足球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蹴鞠”或“踏鞠”。 最早的说法可见于《战国策·齐策》:“富贵有大福,则真……踏举”。 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更加发展,街头几乎没有人玩耍,蹴鞠成为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现代足球起源于苏格兰。 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欢迎。 李慧堂,活跃于中国现代足坛的球员,曾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权威杂志评为“世界五足王”之一。 然而,随着足球成为中国最受关注和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中国足球的发展却命运多舛、举步维艰,辜负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厚爱。 探究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上海成为中国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谈到现代中国足球,上海是不能忽视的。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租界的门户城市,西方人集中,教会组织众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深受西方的影响。 因此,它成为了包括体育在内的西方事物传入近代中国的主要窗口之一,仅晚于香港。 曾被誉为“中国足球的摇篮”、“远东足球中心”。 可以说,上海是中国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现代足球发展的摇篮。
1848年,当第一部成文足球规则《剑桥规则》诞生时,素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也受到教会学校的影响,开创了中国现代竞技体育的新纪元。 1867年11月,上海西人成立了足球协会,也称足球俱乐部,并制定了一些足球规则。 后来根据成员所属单位逐渐分裂成不同的球队,如海军足球俱乐部、警察足球俱乐部等。 但上海足球俱乐部仍然承担着领导所有上海西人足球俱乐部组织的责任。 19世纪末,足球被纳入洋务学校和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
1895年,圣约翰学院组建了上海第一支全华人面孔的足球队。 虽然不敢说这是中国第一支足球队,但也是中国早期现代足球队之一,被誉为“圣约翰辫子军”。 此后不久,上海南洋公学也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 1902年,两校模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足球队比赛,开始举办一系列载入中国史册的比赛。 于是,足球成为当时上海各名校的一项热门运动。 就连著名的徐汇公学等各大中学也纷纷在这项“新运动”中走上“时髦”。
1902年,上海足球俱乐部(简称“西联”)成立,开始举办斯科托杯比赛。 作为当年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足球赛事,斯科托杯的参赛者不允许有中国球队或中国面孔。 为此,上海的学生和普通民众共同创办了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的足球队参加。 为了对抗“西联邦”,1924年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以下简称协会),选举张伯苓为主席,王正廷为名誉会长。 同年,中国足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足协)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现代足球发展的里程碑。 此后,随着全运会和全国分区足球比赛的举办,足球运动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现代中国足球从辉煌走向衰落
足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历史的传承。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共同语言只有两种,一种是音乐,一种是足球!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一些欧美国家,足球水平较高,足球和足球产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足球在现代中国的普及。 不亚于今天,代表了当时亚洲的最高水平。
谈及近代中国足球的发展史,李慧堂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慧堂被选为香港最著名的足球队南华队的主前锋。 1925年,李慧堂应邀到上海筹建上海乐华足球队。 1927年率队在西部联合会组织的A组、高级杯和A组比赛中夺得三项冠军。 虽然没有获得斯科托杯冠军,但李惠堂和乐华足球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的象征。 20世纪20年代,中国流行一句话:“看戏看梅兰芳,看球看李惠堂”。 在旧中国,一个足球明星可以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是无法比拟的。 普通的。 凭借顽强的拼搏和精湛的球技,他获得了“亚洲足球王”的称号。 1976年,在德意志权威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特凡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位足球王”之一。 。
1924年,中华民国足球协会成立,中国足球真正走向系统化、制度化。 首次出现代表国家参加国外比赛的常规队伍。 1924年也被认为是国家足球队的建队之年,标志着中国足球的起步。 足球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标准化运动。 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也证实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足球的认可。 彼时,中国足球开始进入在亚洲强势发展的“黄金时代”。 与李惠堂一起,出现了第一批开创性的先行者。 1915年至1934年,中国连续九届远东运动会冠军,并入围1936年和1948年奥运会,此时的中国足球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 此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政治等原因,整个足球世界出现了真空,中国足球也不例外。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成立中国足球协会,参加1958年世界杯决赛失败后退出国际足联。 随后是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足球被禁止。 改革开放后,他于1979年重新加入国际足联。此后,中国队未能参加1982年世界杯决赛圈。 这是中国足球首次长期与国际足联关闭,并在重返国际足联后尝试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 从本质上讲,这是中国足球近代史的开始。 自1976年以来,中国队已连续九次参加亚洲杯,并于1984年和2004年两次打进决赛,但均以失望告终。 他们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是2002年的韩国和日本世界杯,但他们三场比赛全部输掉,丢了9个球,没有取得一球。
1992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 1992年6月召开的“红山口会议”被誉为中国足球的遵义会议。 会议确定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1994年,首届甲A联赛开始,中国足球正式步入职业化道路。 2003赛季后,甲、乙联赛改组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A联赛。进入2002年韩国、日本世界杯决赛圈,是中国足球的鼎盛时期。 此后,“民族品牌”球队的表现一直平平。 然而,恒大足球俱乐部在2013年和2015年两次夺得亚冠联赛冠军,为中国足球树立了标准。 留点面子吧。
足球运动的振兴和发展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优秀文化的培育。 对于建设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2015年3月16日,万众瞩目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 作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方案》共有50项改革措施。 从内容和规模来看,堪称新中国足球史上最重要的改革。 这也意味着中国足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2016年4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5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期,短期要实现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实现中国足球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影响力,成为世界一流球队的发展目标;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实现成为一流足球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国足球的全面发展。
如果说《规划》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纲要”,那么《规划》则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目标”。 有了纲要,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将迎来更加明确的时间表、更加明确的目标。 路线地图。
三、中国足球实现振兴任重道远
自从中国足球受到公众关注以来,悲剧和悲剧就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中国男足参加国际比赛,多次在最后时刻“翻船”,上演一连串“黑色三分钟”,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队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5.19惨案”、“伊尔比德惨案”、“金州惨案”、羊城惨案、博哈尼羞辱、世界杯惨案……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中国球迷脆弱的心灵。 “如果你不想快乐,就看国足吧。” 游戏! “想心疼就去看中超吧!”……网友评论道。
三大运动中,只有足球是中国发明的。 目前中国男足在世界上只能算是三流球队,在亚洲也只能算是二流球队。 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 中国目前落后的足球成绩和地位与足球发源地的地位和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不相称。 中国只有大规模推广足球运动,大幅度提高足球水平,才能成为世界足球大国和强国,才符合其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地位。
一是加强青训体系建设。 良好的青训体系是足球人才最根本的来源。 在欧洲乃至世界足坛,几乎每支球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青训营,如巴萨拉马西亚青训营、阿贾克斯青训营、曼联青训营、拜仁慕尼黑青训营等,培养和培养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足球巨星。 过去支撑中国足球的是举国培养模式,为中国足球提供了很多人才。 但2004年之后,足协将青训任务交给了市场,原有的青训体系土崩瓦解。 这些年来,青训进展缓慢,甚至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实现中国足球腾飞梦想,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校园足球和中国足球发展的殷切希望,牢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青训体系,强健筋骨,夯实中国足球发展基础。
二是普及足球运动。 目前,中国足协注册青少年球员不足7000人,分别占日本60万和西班牙62万的1.4%和1%。 注册职业球员有8000人,足球人口季度性短缺,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足球普及民间,足球人口基数增加,自然会增加顶尖球员的数量。 要积极融入顶层设计,认真落实《方案》《方案》要求,为社会足球的大力普及提供有力支撑。 要加大财政投入,广泛开展群众性业余足球联赛,推动社会足球赛事贴近群众。 要推进场馆建设,提高校园足球场利用率,进一步完善足球场硬件设施,为社会足球运动广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解决管理体制缺陷,破解体制机制落后,管办分开、去行政化,克服“伪专业化”倾向。
3、加强联赛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借鉴。 欧美足球强国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水平联赛是足球发展的必由之路。 联赛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国家队球员都是在联赛中选拔、提高、成长的。 国家队的进步离不开联赛的健康发展。 联赛是国家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联赛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坚持开放创新,不断吸收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改造和提高联赛水平。 联赛组织要更加科学,俱乐部建设要更加规范、健康。 要加大职业联赛文化建设和商业道德建设,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足球产业监管体系,坚决防止“假赌”等问题再次发生。 要坚持“足球从小抓起”,推动青训发展从“量”向“质”转变,切实提高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青训人才为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 要增强大局意识,共同打造一支善于战斗、作风优良的国家队伍,努力取得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梁俊奇;青岛大学历史学院马斗成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6bm.cn/html/tiyuwenda/469.html